我校组织暑假“三下乡”实践
日期:2008-10-20 11:43:05  打印本文

    我校2008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于2008年7月7—14日赴岳阳汨罗红花乡南寿村及石仑村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
    1、关注女性健康,开展医疗服务下乡
    根据农村医疗水平不高,卫生条件差,女性健康易被忽视的现状,我们特意开展了医疗卫生下乡服务活动,制作了医疗卫生宣传手册、医疗卫生调查问卷、配备了妇女常用药品。活动期间,我们开展了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向村民发放了健康知识手册和女性生理健康常识宣传单及家庭常备药品。
    2、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文化支教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队员的专业优势,同时将一些先进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农村孩子,我们开办了音乐、美术、舞蹈、健美操、跆拳道等特长培训班和语文、数学、英语、普通话等多种课程班。通过队员进村张贴海报、上门宣传发动,前来上课的学生从最初的二十几人到后来的一百多人,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3岁,最大的有17岁。队员们在这些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她们认真备课,拿出最佳教学方案;课堂上,她们不仅教会孩子们知识,还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3、举办女性活动日——突出女性关怀
    7月12日,我们在明德小学举办了女性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女性生理健康知识、美容与化妆、服饰搭配技巧及如何维护女性在家庭及社会中的正当权益等。通过问卷调查、知识讲座、知识抢答赛等形式,引导当地女性关注自己,做新时代的女性。活动吸引了大批女性前来参加。由于信息相对封闭,加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女性整天忙于农活家务,忽视了对自己的关心,她们对此次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4、文艺下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为当地父老乡亲带去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7月13日晚上,“三下乡”服务队来到南寿村小学,从当地的花鼓戏班租来了音响设备,在南寿村小学前坪的晒谷场搭起了舞台。闻讯赶来的村民把场地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队员们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整台演出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5、科技支农——服务经济建设
    红花乡因境内的红花山而得名。全乡辖南寿村、石仑村等1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3万亩,山林面积1.8万亩,总人口2.5万,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农业大乡。南寿村,石仑村位于汨罗江以北,水资源十分丰富。通过经济状况问卷调查和座谈,我们得知该村主要经济作物是稻谷,由于地处山区,受区域限制,当地往届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今年以来,政府加大了交通建设的投入,目前已有一条水泥路在南寿村沿河修建起来。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与村委会干部举办了座谈会。为南寿村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6、关爱留守儿童——彰显女性情怀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南寿村与石仑村的留守儿童有7人,由于长期离开父母,得不到应有关爱,加上生活相对贫困,有个别小孩的性格变得孤僻、敏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并给他们捐赠书籍和作业本,同时,通过谈心交流与义务辅导,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我们三下乡队员将继续跟踪调查。
    7、敬老院献爱心——情暖红花山
    红花乡敬老院坐落在南寿村与石仑村之间,全院有30余名孤寡老人。老人们平时起居饮食与寺庙的和尚在一起,伙食主要以斋食为主。三下乡”服务队组织开展了一次“为老人献爱心”服务活动。7月12日上午,我们一行20人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并给他们送上我们的慰问金。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磨练了学生意志,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材”的目标,真正做到“双赢”。(黄泽军)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