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湖南省高校宣传部长会议发言摘要
日期:2018-10-05 09:09:42  打印本文

2018年10月3日 来源:湖南日报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推进全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巡视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督查整改工作落实,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9月27日,全省高校宣传部长会议在长沙召开。现将此次会议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探索新时代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新路径

中南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 刘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南大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夯实网络思政基础。

加大建设,构筑新媒体矩阵。学校陆续投入2亿元,打造“数字中南”智慧网,先后创建22个思政教育网站,其中12个成为省部级示范性网站或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构筑起合奏共振的德育网站群。

以点带面,增强辐射带动力。建设了“中南小团子”“中南党建”等一批公众号,对准身边的典型,开展典型示范引领。

二、注重网络思政内容建设,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唱响主旋律。校内各类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各类新媒体吸引粉丝超过20万,新媒体矩阵已经架构起吸引学生关注、凝聚学生感情、托举向上向善的好平台。

加强典型人物宣传,传播正能量。近年来,学校推出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十佳大学生等先进人物的集中宣传,包括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袁世平、自强不息脑瘫少年莫天池、湖南教育年度人物带着失明母亲一起求学的吴步晨等,影响广泛。

注重新的表现形式,创作时尚潮流微产品。学校创建的微产品创意工作站,入选首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近期推出的“筑梦小屋”思政教育网上直播微课堂,每期话题阅读量平均突破20万。

三、抓实网络宣传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思政工作安全。

强化阵地管理,加强舆情监测。严格落实责任制,出台相关制度;管好校内网络媒体,严格审核制度;设置专人专岗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形成规范的日报及重大舆情专报制度。

提升新媒体素养,加强培训。制定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同时提升舆情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对能力。

坚持“三位一体”协同推进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晏昱

湖南师范大学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理论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强化理论育人,主流声音听得见、叫得响、传得开。作为省级首批重点智库,我校有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依托智库平台,积极组织专家教授每年在校内外作辅导报告300余场次,涌现出了唐凯麟、朱翔、吴家庆等一批泰斗式“明星专家”。2015年以来,智库成果先后6次得到中宣部、教育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的推介。2项智库成果入选2016年度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积极抓学生理论宣讲队伍建设。

二是推进文化育人,主流文化看得见、走得进、入得心。坚持精神文化引领,积极开展“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工”等评优表彰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强化制度文化规范,设立校长有约谈心谈话、院长圆桌会议等体制机制,开展教师与学生“一帮一”制、政工干部与学生宿舍“手牵手”等活动全员育人。注重行为文化示范,坚持30多年来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学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开设了至善讲堂、麓山论坛等系列讲座,不断提升师生文化自觉和自信。突出环境文化熏陶,重点打造了校园“八景”、岳麓山抗战文化园,高标准建设了“三馆一厅”。

三是创新实践育人,主流价值摸得着、做得实、落得细。目前,学校共有21个区校共建大学生道德高地、105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每年常态化开展道德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800多项,学生志愿者注册率达98%。“区校共建”模式,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十余家中央媒体的集中报道推介。

下一步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健全完善“大思政”一盘棋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思政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王庆华

湖南理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发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做法是:

一、传统文化重创新,引导学生常怀忧乐之心。屈原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和文化符号,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云梦学刊》从1985年起就设置了“屈原研究”专栏,33年来成长为世界屈学理论研究高地。“屈原文化研究”被确立为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建立了4个屈原文化研学站。

建好“传统文化园”,开展“清明祭英烈”“端午诵经典”等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重点支持了“千古传奇:岳州窑”等课程建设,吸引5000余名学生选修。

二、红色文化重传承,引导学生力行报国之志。擦亮红色课程底色,将湘鄂赣边红色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举办“红色文化论坛”,强化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彰显红色实践特色,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等系列红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抗战遗址考察、慰问抗战老兵等,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

三、校园文化重浸润,引导学生多承奉献之责。 以文明秀美的环境熏陶人,让广大学生在美丽校园中接受熏陶、感悟成长。以亲近信美的典型感染人,日常化开展“最美理工”评选推介活动, 开展“一月一模范”道德讲堂活动,利用“五四”“七一”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大学生开展巡回报告会。以志愿服务的精神感召人,学生与国内外13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是目前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最多的高校,学生年均有两次以上的志愿服务经历,学校先后18次获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下一步,我们将以文化为切入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以文化自信引领学生“信仰之路”。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 吴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双轮驱动,始终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一、凸显职业道德,培养爱众亲仁的技术技能人才。校级标准以“爱众亲仁”道德精神为特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专业群以行业企业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和要求贯穿到各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西部计划”等活动,先后在益阳安化、怀化芷江等地建成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内化职业道德素养。

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一念执着的技术技能人才。明确追求完美、专注事业、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标准。开拓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其中民政信息与智能化技术服务专业群引进企业6S管理,健康养老服务和社会管理与服务专业群培养爱民、亲民情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双创教育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路径。

三、强化志愿服务,培养以情为民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一直把志愿服务作为践行“以人为本,以情为民,以苦为荣,以助为乐,以实为上”的有效途径。一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制度紧密结合,每位学生每年完成20个以上学时的志愿服务工作,计2个学分。将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专业化的扶贫济困、扶残助残、救援救灾、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近年来,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冯丹、“最美乡村支教老师”刘一村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共涌现出19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湖南省高校中选派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

强化管建结合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主导权

湖南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唐珍名

近年来,湖南大学紧紧围绕“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中央和部省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促进了意识形态安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文化条件。

一是抓课堂讲授纪律零容忍。推行师德师风规范,修订《教学规程》和《教学细则》,强化教师课堂讲授的红线和底线;严格执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校领导带队,严防课堂出现错误观点和不当言论,对违者一律零容忍。

二是抓讲座报告举办不懈怠。严格举办程序,对主讲人和主讲内容层层把关。强化主持人对讲座现场的全权把控。同时,对讲座实行现场录音备份备查。

三是抓媒介规范发声立主流。加强登记备案,严格稿件编发,对校内各单位自办媒介定期开展年检,开办专题培训班,重点对各媒介负责人开展轮训。

四是抓社团活动管理严规矩。明确主体责任,校团委书记和学生社团负责人所在学院的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严把社团成立审批关、社团负责人资格审核关、社团活动内容审查关和社团年检关。社团活动由校团委与社团负责人所在学院双重指导,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教师。

五是抓网络空间建设促清朗。对学校举办的论坛实施实名上网制度,在网大论坛、抖音等公共网络空间,投放雅俗共赏的文化作品引领网络文化。近3年来,自主制作、投放《不屈的文脉》《约麓山》等视音频文化作品120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课程思政。通过有机整合和系统梳理,确保各类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努力建设媒介矩阵,积极探索融媒体中心建设和中央厨房建设,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让红色文化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亮底色

湘潭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齐绍平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价值符号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基本底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湘潭大学探索形成了“红基地、红教材、红课堂、红文化”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依托基地平台,推进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近年来,学校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相关理论文章100余篇,极大丰富了思政教育内涵;聚焦党史研究,推出《毛泽东著作辞典》等系列丛书和涵盖151种进步期刊、428册、3亿余字的红色文化宝藏——《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全面参与韶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建设等活动,为地方红色文化发展和资源开发提供智力支撑。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元素,建立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主题文化展、校史展览馆等人文景观,打造红色文化校园。

发挥学科优势,完善红色文化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湘潭大学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共党史、红色旅游管理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和答疑)、看(影像资料)、走(社会调查)、写(读书心得)等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

搭建实践载体,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校搭建红色实践平台,把“红色元素”融入“青马工程”、学生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红色实践文化氛围。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重走毛泽东成长之路”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自觉弘扬者和传播者。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长沙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党委宣传部部长 屈林岩

长沙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效。

一、创新思政课堂教学,让思政课程“火”起来。学校抓紧、抓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2017年以来投入近1200万元,用于思政课改革研究。学校与长沙市委宣传部签订了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年工作方案,明确10个方面共建任务。学校获批全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10个基地之一。

二、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让课程思政“实”起来。 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育人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增强专业教师的责任感,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三、优化实践教育体系,让实践育人“动”起来。学校建有100余个实验实训基地,每名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规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调研课题。2016年以来学校有5个团支部和7个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团中央表彰;获评全国“四进四信”优秀基层项目1项。获评湖南省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项。

四、完善学生指导和帮困服务体系,让服务育人“暖”起来。学校构建了学生指导、心理健康、就业创业三服务的服务育人体系。在全国高校率先对全体新生进行学习指导,《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创设了奋进向上的“奋进奖”,以及鼓励对学习困难学生互帮互助的“奉献奖”,开展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活动。建立预警机制,实行家校联动,开展“朋辈帮扶”,建立了五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收藏本页